江苏教育考试网|江苏省教育考试网上服务平台 网站地图| Site Map

当前位置:主页 > 硕士研究生 > 招生专业 >

南京大学《生态学》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时间:2024年04月29日 作者:江苏教育考试网 点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71300 生态学    
01     (全日制)逆境生理生态
02     (全日制)化学生态
03     (全日制)物种保育生态
04     (全日制)湿地生态
05     (全日制)资源生态
06     (全日制)生态工程
07     (全日制)城市生态
08     (全日制)景观生态
09     (全日制)森林生态
10     (全日制)分子生态
11     (全日制)遗传生态
12     (全日制)恢复生态
13     (全日制)进化生态
14     (全日制)生态规划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1 普通生物学
④835 生态学
“生物学”为一级学科国   家重点学科。环境与生态学入选 ESI 学科全球排名前1%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一、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生态学学科点起源于1952年植物学专业的地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专门化,当年,仲崇信教授招收了该方向的研究生。1981年,仲崇信教授在植物学专业内重新招收植物生态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84年经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生态学专业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本科专业和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生态学专业发展成为包含植物、动物生态学在内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成为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组成部分,招聘博士后。此后,成为生命科学学院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博士学科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生态学成为一级学科后,生态学学科点已先后成为一级博士后流动站与江苏省重点学科。

  南京大学生态学学科点长期致力于湿地生态、森林生态、盐土生态、分子生态、生态工程、全球变化、城市生态、进化生态、景观生态、草地生态、生物入侵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教委(教育部)、海洋局以及江苏省政府的各种科技奖励30余个。1995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973项目课题、863水专项课题、海洋86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与科技支撑项目,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WWF)、Luce Foundation、科技部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科技攻关计划、江苏重点农业攻关计划、国际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地方合作等科研项目100余个,合同经费9000多万元;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50多个,经费375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著作(教材)20余部;其中,《生态工程学》在2001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研究生教材,《生态学》于2007年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生态学专业目前有在职教师18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2名、讲师1名。11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7位教师有国内外博士后工作经历。

  教 授:安树青博士(后)、田兴军博士、陈建群博士、李建龙博士(后)、孙书存博士(后);

  副教授(副研究员):刘茂松博士、赵福庚博士(后)、何祯祥博士(后)、王中生博士(后)、周长芳博士(后)、王强博士、王斌博士(后)、冷欣博士、赵德华博士、徐驰博士、耿其芳博士(后)、严燕儿博士(后);

  讲师:牛克昌博士(后);

  安树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湿地生态、生态工程、生物入侵和全球变化。

  田兴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生态。

  陈建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进化生态与分子生态。

  李建龙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生态、草地生态、信息生态和城市生态等。

  孙书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学、功能生态学和多物种种间关系等。

  二、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树立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思想。

  2. 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向专门知识和坚实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

  3. 具备独立申请、主持科研项目和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4.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与先进的生态学实验技能。

  5.掌握1-2门外国语言,能用第一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三、招生方向

  1. 硕士生

  (1) 湿地生态学 (2)生态工程学 (3)微生物生态学 (4)进化生态学

  (5)森林生态学 (6)城市生态学 (7)化学生态学 (8)景观生态学

  (9)生理生态学 (10)资源生态学 (11)信息生态学 (12)分子生态学

  四、招生方案

  (一)、硕士生

  1. 招生对象:应(往)届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2.招生考试:政治理论课、英语、生态学、生物学共4门课程。

  五、学习年限

  1. 硕士生学制,通常为三年, 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或一年半,学位论文一年或一年半。在职研究生可适当延长,期限一年。

  六、课程设置

  (一)、硕士生

  除全校和全院必修课程外,设置2门专业必修课,其中1门理论课和1门实验课。另外,开设多门方向课程供研究生选修,同时鼓励研究生选修其他学科和专业的课程,进行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本学科本科生修满32学分,或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历入学者修满36学分,并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课程及学分分配如下:

  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在此三门中任选一门。)(1分)

  英语 (4学分)

  B类:

  生态学研究进展 (4学分)

  现代生态学研究方法 (4学分)

  现代生物学进展 (3学分)

  分子生物学进展 (3学分)

  C类:

  景观生态学 (2学分)

  进化生态学 (2学分)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 (2学分)

  分子生态学 (2学分)

  微生物生态学 (2学分)

  湿地生态学 (2学分)

  森林生态学 (2学分)

  D类:

  全球变化生态学 (2学分)

  动物生态学 (2学分)

  环境工程学 (2学分)

  化学生态学 (2学分)

  海滨系统生态学 (3学分)

  植被生态学 (2学分)

  数理生态学 (2学分)

  环境经济学 (2学分)

  地统计学 (2学分)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 (2学分)

  七、培养方式

  (一)、硕士生

  1. 师生互选:研究生入学后,教研室创造条件增加导师和学生的接触机会,增进相互了解。入学3 – 4周内,安排1次介绍会,老师介绍自己的科研情况和所需学生名额、条件,学生介绍自己的科研兴趣和相关情况等。然后,按学校规定的时间进行师生互选,教研室对师生互选结果进行协调。

  2. 导师根据本方案要求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互选后1个月内订出培养计划,征得硕士生同意后付诸实施。

  3. 一年后,教研室组织3位或3位以上的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可建议免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劝其退学。

  八、学位论文

  (一)、硕士生

  鼓励硕士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研究工作体现导师指导,研究生独立完成为宗旨。具体过程如下:

  1. 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范围,学生经阅读大量文献后,提出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

  2. 经导师审核、修改后,师生对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取得共识。

  3. 研究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

  4. 论文完成后,由教研室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

  5. 通过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严格审核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

  九、教学实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生应从事1个学期的本科生教学实践,其内容可以是指导实验、野外实习、课程辅导等。

  十、图书资料

  (一)、主要书籍

  1. Mitsch, WJ & Gosselink, JG. 2007. Wetlands. 4nd.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2. Davis M.A.2009.Invasion Bi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3. Maltby E. & Barker T. 2009. The Wetlands Handbook. Wiley-blackwell, UK.

  4. Scaggs A. K. 2007. New Research on Forest Ecology.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USA

  5. Jorgensen S. E. 2009. Applications i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Press Publisher, The Netherlands.

  6. Avise J. C. 2010. Molecular Ecology and Evolution: The Organismal Sid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UK.

  7. Mayhew P. J. 2006. Discovering Evolutionary Ecology: Bringing Together Ecology and Evol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8. Wu. J. & Hobbs R. J. 2007. Key Topics in Landscape Ec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K.

  9. Hodkinson T. R., Jones M. B., Waldren S. & Parnell J. A. N. 2011. Climate Change,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K.

  10. Marzluff J. M. 2010. Urban Ecolog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Springer, New York.

  (二)、主要期刊杂志

  1. Nature

  2. Science

  3.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4. Ecological Monographs

  5.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6. Ecology

  7. Ecology Letters

  8. Molecular Ecology

  9.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10. Journal of Ecology

  11. Global Change Biology

  12.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3. Oecologia

  14. Ecosystems

  15. 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ch

  16.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7. Bioscience

  18. Current Advances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s

  21. web of science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2020-2030 江苏教育考试网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为江苏学历教育交流网站,最新考试动态请考生关注省教育考试院、各市自考办。

仅需10秒,快速查询适合您的拿证方式!

1、您的年龄:

2、想提升学历至:

3、提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