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考试网|江苏省教育考试网上服务平台 网站地图| Site Map

当前位置:主页 > 硕士研究生 > 招生专业 >

南京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时间:2024年04月29日 作者:江苏教育考试网 点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01     (全日制)土地资源评价
02     (全日制)土地经济与政策
03     (全日制)土地利用规划
04     (全日制)土地调查与管理技术
05     (全日制)土地资源资产化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3 数学三④813 自然地理学 或 819 土地管理学
 
复试科目:2701 笔试:专业综合加专业英语;2702 面试: 英语口语与听力加专业综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与资产之利用、配置和管理的一门科学,是人地关系中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具有应用基础和管理基础。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且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研究、教育、规划与管理专家。

  2.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根据当前学科发展趋势,结合本校和本系的强项方向,师资队伍与技术条件,研究生方向培养方向主要有:

  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IGBP研究领域之一,当前地球科学研究之前沿,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响应与模拟研究、GIS与RS在LUCC研究中的技术应用、土地质量等。

  2.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之纲要,具有龙头和引导的作用,对土地利用、城市化发展、耕地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应用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规划与整治、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

  3.土地经济:土地作为基本的资源类型,基本的生产要素,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功能,涉及自然和经济等多个领域。土地经济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三农”问题等,其主要内容有: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评价(城镇与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三、招生对象

  土地资源管理内容涉及面广泛,生源可来自土地资源管理、地理学及相邻学科的具有良好数理基础和坚实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或拟深造的在职人员。

  年龄限制同国家规定。

  四、学习年限

  三年

  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至少3门本学科本科段核心课程并通过考试,不计学分。本课程体系同时适用于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硕士学位。

  课程名称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学分数

  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秋2学分

  硕士英语 秋4学分

  自然辩证法 春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春1学分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春1学分

  B类

  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振克 周生路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张 捷 章锦河

  张宏磊春2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李满春 程 亮春2学分

  C类

  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黄贤金 钟太洋秋2学分

  土地管理基本问题周寅康春2学分

  土地评价与规划原理周生路春2学分

  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濮励杰 朱 明秋2学分

  土地科学原理张建新春2学分

  土地经济学陈志刚 黄贤金秋2学分

  D类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进展甄 峰春1学分

  城乡区域管理与政策研究罗小龙秋1学分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讲座陈 雯春1学分

  环境问题专题讲座徐海根等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何金廖 李 祎

  汤爽爽 揣小伟春2学分

  土地政策与规划评估钟太洋 陈 逸春2学分

  国土整治原理与方法金晓斌秋2学分

  (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硕士英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一门,B类课三门必修,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转型期课程至少选修一门,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

  六、教学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着重启发式教学,Active方式,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在科学研究课题的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能力。

  考核方式:

  1.学位课程结束后有严格的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合格者,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2. 加强中期管理,实施中期考核。

  3. 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研究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

  4.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实践及教学工作。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通过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培养研究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学位论文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与前瞻性,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结合,与科研任务相结合,选择对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具有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的课题。

  2.学位论文开题:实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制度,一般安排在课程阶段结束后或拟毕业前一年进行。开题报告应说明所选课题的来源、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依托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资料情况、技术手段或实验条件、工作进度、预期成果等,供研究生指导小组或专家组和导师评议审核。指导小组或导师和专家组应对学位论文选题严格把关。

  3.学位论文答辩:按照学校对学位论文的总体要求,严格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程序。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或应用前景。对达不到学位论文要求的,应建议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八、质量监测

  1.检验本专业毕业硕士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国家企业中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检验专业研究方向设置在国内、国际科技界的需求及其市场价值。

  2.对在校硕士生各培养环节及时监测,按时达到对硕士生必须达到的量化指标(完成必须的学位前论文等)及时调整,使其在校期间严格按培养目标进行。

  3.对毕业的硕士生进行追踪调查,导师将在一定时期内对硕士生作继续帮助、指导,使其在科学上早日作出重要贡献。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2020-2030 江苏教育考试网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为江苏学历教育交流网站,最新考试动态请考生关注省教育考试院、各市自考办。

仅需10秒,快速查询适合您的拿证方式!

1、您的年龄:

2、想提升学历至:

3、提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