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考试网|江苏省教育考试网上服务平台 网站地图| Site Map

当前位置:主页 > 自学考试 > 自考大纲 >

江苏省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

时间:2024年04月30日 作者:江苏教育考试网 点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苏州大学编 (高纲号 0417)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现代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它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必修课。

  所所谓组织行为学,就是综合运用与人的行为表现有关的知识,专门研究各类工作组织中的工作行为规律性的独立学科。组织行为学并不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集中研究在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表现的规律性,包括改进领导、激励员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组织效率等等。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将有助于管理方式的改进和管理技术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强组织的效能。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面很广。因为人类的行为表现是受着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及自然的多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因此要研究人们的工作行为的规律性,必须借助于多方面的知识,必然要涉及许多同研究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律学、政治学、人类学等等。由于工作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所以研究人的工作行为必然要运用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的科学成果。由于人的行为表现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也必须全面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因此可以说,社会学、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等,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学科。实际上它是行为科学知识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但是,行为科学侧重在从宏观上整体上研究一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组织行为学只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更具体地讲,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研究工作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工作效率和绩效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工作组织对其成员工作行为的影响。组织行为学在研究和掌握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和评价人的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技术。目的是紧密联系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改善组织的工作绩效。因此说它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

  学习这门现代科学知识,可能使管理者和领导者从理论上更自觉地把握人们的心理属性的特点,并根据管理过程中个体、群体和组织中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对策和方法。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管理者的科学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也正因为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注意将前人已经总结的经验和理论学到手,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而且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组织行为与现代工作方式

  第一节  当代组织行为学

  一、考核知识点

  (一)非连续现象、非连续的思维和非连续的理论;

  (二)当代组织行为学的转变:工作中的转变;顾客期望的改变;组织的改变;管理者的改变。

  二、考核目标

  本节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行为学及其基本特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知识体系;组织行为学发展到今天,已具备了四个基本特征。

  (二)终身学习与实验性学习:组织行为学强调终身学习的观念、方式与途径;组织行为学需要更多的实验性学习。

  (三)管理工作的性质:管理者常常按其所在的地位与作用加以区分;管理者的工作具有四个特点。

  (四)管理工作的过程:管理工作是一个发挥其管理职能的过程;管理具有四大职能。

  (五)管理者的角色与管理者网络:管理者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工作者;管理者可划分为三种角色;管理者是通过其复杂的人际网络来寻求解决问题之道的。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2、理解:管理工作和管理工作者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第三节  伦理与组织行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工作的伦理难题:对组织有利但可能有悖伦理;符合伦理但又可能不利于企业;有关伦理培训问题及培训的主要内容。

  (二)组织的社会责任:组织的伦理与道德体现在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之中;管理者应是组织的伦理与道德的典型代表。

  (三)工作生活质量: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提高生活质量的四个主要方面。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工作生活质量的基本含义;提高生活质量的四个主要方面。

  2、理解:组织的社会责任。

  3、应用:当发生利益和伦理冲突时,我们应采取何种行为。

  第二章  行为与行为科学简介

  第一节  关于行为的界说与定义

  一、考核知识点

  (一)对行为认识的差异;行为差异观的历史起源;两种解释的异同。

  (二)现代心理学关于行为的几种不同解释。

  (三)行为的来源及定义。

  二、考核目标

  1、识记:行为的定义;行为的来源。

  2、理解:几种不同的理论对行为的解释。

  第二节  行为的分类及其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一)行为的分类:按各种不同的条件将可分成各种不同的分类。

  (二)行为层次:①基本行为;②焦虑行为;③内驱行为。

  二、考核目标

  1、识记:根据不同的条件,人们可以把行为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行为又可分为各种不同的层次。

  2、理解:为什么对行为的分类提相对的?

  第三节  行为主义理论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几种不同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①经典条件反射理论;②学习理论;③操作条件反射理论;④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⑤社会学习理论。

  二、考核目标

  1、理解;行为主义理论被视为是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第三章  个体行为基础

  第一节  个性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个性的含义;个性的性质;个性与行为的关系。

  (二)个性的形成原因。

  (三)个性的测量方法。

  (四)基本个性理论。

  二、考核目标

  1、识记:个性的含义;个性形成的原因;静态理论中关于气质的划分。

  2、理解:个性与行为具有何种密切的关系。

  3、应用:个性分析及个性测量。

  第二节 个性与管理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个性与认知风格类型的关系:收集信息的风格;处理信息的风格;认知与解决问题的风格。

  (二)管理者的职业风格:工匠型;斗士型;企业人型;赛手型。

  (三)个性的管理意义:正确认识个性;不同的个性应该运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二、考核目标

  1、识记:个性将影响个人的认识风格、影响个体的职业风格;正确认识个性。

  2、理解:对不同的个性应该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个性类型不是绝对的,也无好坏之分,更不能决定个人成就的大小。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知觉的概念;知觉的含义;知觉活动过程。

  (二)知觉的类别;根据感觉对象的不同划分类别;四种社会知觉。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影响知觉结论的三个方面。

  (四)知觉误区:常见的几种知觉误区。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知觉的概念;影响知觉结论的几种主要原因;常见的几种知觉误区。

  2、理解:为何不同的个体对相同的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第四节  强化与行为改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强化的基本观点:强化的概念;强化过强三要素。

  (二)强化的类型: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惩罚。

  (三)行为改造的几种策略。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强化的一般概念;强化的几种主要类型和利弊。

  2、理解:强化过程的三要素。

  3、应用:用强化理论来进行行为改造。

  第四章  激励理论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激励概念:一般概念;几种有代表性的有关激励的观点;激励与行为方向、幅度和持续期这三种因素间的关系。

  (二)激励与绩效的关系:绩效函数。

  (三)激励的重要作用;三种重要作用。

  二、考核目标

  1、识记:激励的一种概念;绩效函数。

  2、理解:激励的几种重要作用。

  3、应用:结合实际,如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节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需要概念:需要定义;需要包含的两种成份。

  (二)需要、动机与行为三者间的关系:动机概念;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三)行为的五种基本特征。

  二、考核目标

  1、识记:需要、动机的含义与关系;行为的五种基本特征。

  2、理解:用应变的、分析的观点分析人的动机与行为。

  第三节  需要与动机分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需要分类与动机分类的关系;

  (二)外在性需要与内在性需要的含义及分类。

  二、考核目标

  1、识记:按需要获得满足的来源进行分类,需要分成外在性与内在性两种需要;外在性与内在性需要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类型。

  2、理解:为何需要与动机的分类可以按相同的标准。

  第四节  工作满意感与激励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满意感概念;

  (二)工作满意感与工作生活质量。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工作满意感与激励的概念;

  2、理解:工作满意感与工作质量的关系。

  第五章  内容性激励理论

  第一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

  (二)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

  (三)评价。

  二、考核目标

  1、识记: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

  2、理解:基本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

  2、应用:用需要层次论简单解释有关社会现象。

  第二节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ERG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ERG理论的特点。

  二、考核目标

  不作考核要求。

  第三节   赫尔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二)内在与外在激励。

  二、考核目标

  1、理解;如何注重对员工的内在激励。

  第四节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成就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成就需要的测定。

  二、考核目标

  1、理解:由于不同的传统、文化、个性等的差异,各人成就需要的强度是不同的。

  第六章  过程性激励理论

  第一节  期望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期望理论基本内容:含义;基本假设。

  (二)期望理论的基本模型:效价;工具性;期望。

  (三)期望理论对管理者的启发:努力、绩效、奖励和满足个人需要的相互关系。

  二、考核目标

  1、识记:期望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假设;

  2、理解;期望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发。

  第二节  公平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分配公平感的概念;管理学意义上的分配公平感含义;资源或奖励的广义性;分配公平感的主观性;分配公平感的相对性。

  (二)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公平感与公平规范。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分配公平感;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2、理解:在亚当斯理论中,人们一般是如何恢复公平感的。

  第三节  归因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归因理论的含义;

  (二)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在管理中的应用。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归因理论在管理中主要探讨的两方面问题;归因理论中人们对自己成功或失败主要归结的四个方面。

  2、理解:归因理论主要研究的三方面问题。

  第七章  群体行为基础

  第一节  群体及其发展阶段

  一、考核知识点

  (一)群体的定义及分类;

  (二)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

  (三)群体发展阶段有关模型:五阶段模型;间断—平衡模型。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群体定义;群体的分类;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

  2、理解: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二节  群体规模与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群体规模:群体规模对群体行为将主要产生四方面的结果;

  (二)群体结构:角色;角色知觉;角色期待;角色冲突。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群体规模对群体行为产生的几种影响;有关角色、角色知觉、角色期待、角色冲突等根概念的含义。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从众

  一、考核知识点

  (一)群体规范分类:三种群体规范;形成群体规范的四种方式。

  (二)从众:从众涵义;从众在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考核目标

  1、识记:三种群体规范;形成群众规范的四种方式;从众行为涵义。

  2、理解:从众行为的重要管理意义。

  第四节  群体凝聚力与绩效

  一、考核知识点

  (一)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五个主要因素。

  (二)凝聚力对群体绩效的影响。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五个主要因素。

  2、理解:凝聚力是如何影响群体绩效的。

  第八章  群体沟通

  第一节  沟通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沟通的功能:控制;指导;激励;决策;反馈和评价;信息交流和情绪表达。

  (二)沟通的分类:按方向分;按沟通媒介分;按沟通渠道分。

  二、考核目标

  1、识记:沟通的功能;沟通的分类。

  2、理解:沟通的重要性。

  第二节  沟通的过程

  一、考核知识点

  (一)沟通模型:模型的七个部分。

  (二)沟通过程的阶段。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完整沟通过程的构成。

  2、理解:沟通过程的各个阶段。

  第三节  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

  一、考核知识点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①过滤;②选择性知觉;③情绪;④语言;⑤地位冲突;⑥沟通焦虑。

  (二)几种改善沟通的因素:①领导和管理者重视沟通的作用;②致力于双向沟通;③遵循例外与需知原则;④将沟通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二、考核目标

  1、识记:有效沟通的几种主要障碍。

  2、理解:几种改善沟通的因素。

  第九章  群体决策

  第一节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

  一、考核知识点

  (一)群体决策的优点;

  (二)群体决策的缺点;

  (三)效果与效率的比较。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群体决策的优点与缺点。

  2、理解:群体与个体决策效果与效率的比较。

  第二节  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

  一、考核知识点

  (一)群体思维:群体思维的两个不同方面;四种对群体思维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

  (二)群体转移:保守和冒险转移;形成群体转移的四种主要原因:①责任分摊;②领导作用;③社会比较作用;④文化放大。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的基本含义;影响群体思维和形成群体转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群众思维和群体转移对高质量决策和公正评价方案为何会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节  群体决策技术

  一、考核知识点

  常用的几种技术:脑力震荡法;名义群体法;德乐斐法;电子会议法。

  二、考核目标

  1、理解:几种不同技术的方法及最佳适用条件。

  2、应用:结合实际,利用这种群体决策技术来进行决策。

  第十章  团队与团队管理

  第一节  团队与群体的比较

  一、考核知识点

  (一)团队与群体之异同

  (二)采用团队形式的五个主要原因。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团队与群体的异同。

  2、理解:为何要采用团队形式。

  第二节  团队的类型与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三种常见的团队类型:解决问题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

  (二)三种团队类型的特征。

  二、考核目标

  1、理解:了解基本的团队类型及主要特点。

  第三节  创建高效团队

  一、考核知识点

  (一)高效团队的特征:①清晰的目标;②相关的技能;③相互的信任;④一致的承诺;⑤良好的沟通;⑥谈判技能;⑦恰当的领导;⑧内部支持和外部支持。

  (二)如何创建工作团队:①团队的规模;②成员的能力;③团队角色及其匹配;④建立共同意愿;⑤确立具体目标;⑥选择领导与团队结构;⑦消除社会惰化;⑧建立适当的绩效评估与奖酬体系;⑨培养相互信任。

  二、考核目标

  1、识记:高效团队的特征。

  2、应用;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

  第十一章  冲突、谈判与群体间行为

  第一节  冲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冲突概述:冲突的过程:①潜伏期: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可能引发冲突;②感知期:只有在当事人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对立才会成为冲突;③感觉期:当人们意识到可能会发生冲突时会采用五种不同的方法试图消除冲突;④行为期:当事人用从低到高的不同等级的行为方式进入冲突的显性阶段;⑤事后期:冲突过后,将对群体和组织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在冲突不同阶段的不同冲突管理技术。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功能正常与功能失调的冲突;冲突的过程;冲突各个不同时期的管理技术。

  2、理解: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并无好坏之分,有时会对群体的绩效有益。

  3、应用:理解冲突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了解如何管理冲突。

  第二节  谈判

  一、考核知识点

  (一)谈判的含义;

  (二)谈判的类型:①分配谈判;②综合谈判。

  (三)谈判的过程:①准备与计划;②确定基本规则;③阐述和辩论;④讨价还价和解决问题;⑤结束与实施。

  (四)谈判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偏见;个性特征;文化差异。

  (五)第三方在谈判中的作用:①调停人;②仲裁者;③和解人;④谈判顾问。

  二、考核目标

  1、识记:谈判的含义;分配谈判与综合谈判;谈判中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2、理解;对谈判过程各个环节的主要内容要有所了解。

  3、应用:如何运用第三方,从而对谈判起到良好作用。

  第三节  群体间行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影响群体间关系的因素:①相互依赖性;②任务确定性;③时间与目标取向。

  (二)管理群体间关系的7种常用方法:①规则与程序;②层次等级;③计划;④联络员角色;⑤临时工作小组;⑥工作团队;⑦综合部门。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影响群体间关系的几种主要因素;管理群体间关系的7种常见方法。

  第十二章  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

  第一节  领导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的定义;

  (二)领导与管理;

  二、考核目标

  1、识记:领导的定义;领导与管理。

  第二节  领导特质理论与领导行为

  一、考核知识点

  早期领导理集论研究简介

  二、考核目标

  本节不作考核要求

  第三节  权变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权变理论含义;

  (二)四种主要的领导情境理论;菲德勒模型;途径一目标理论;动态情境领导理论;领导者一成员交换理论。

  二、考核目标

  1、识记;菲德勒模型的三项决定领导是否有效的权变因素;途径—目标理论的核心;下属成熟度的概念;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的基本含义。

  2、理解:影响领导效果的情境因素是是复杂的,因而领导行为也必须是多变的。

  第十三章  组织基础

  第一节  组织的特征与目标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的定义;

  (二)组织的目标:社会目标;产出目标;系统目标群。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组织定义;组织的三个目标。

  第二节  经典的组织结构--垂直专门化

  一、考核知识点

  (一)垂直专门化的含义。

  (二)经典组织的基本要素。

  (三)组织结构图:规模;关系;传递方式。

  (四)垂直专门化需处理好的关系。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垂直专门化的含义;经典组织的基本要素;指挥链及控制幅度。

  2、理解:组织结构图:规模;关系;传递方式。

  第三节  组织的控制

  一、考核知识点

  (一)控制机制:产出控制;过程控制。

  (二)集权与分权:含义;做法;并非判断优劣的标准。

  二、考核目标

  1、识记:集权及分权的含义;集权与分权的一般做法。

  2、理解:为何集权与分权不是判断一个组织优劣的标准。

  第四节  水平专门化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结构水平专门化的含义;

  (二)水平专门化的几种类型:按功能划分;按业务组别及变化划分;矩阵组织。

  二、考核目标

  1、识记:水平专门化的含义;水平专门化的几种类型。

  2、理解:各种划分的依据、功能模块、用该组织结构类型的一般条件及优劣。

  第五节  组织的协调

  一、考核知识点

  (一)人际协调;

  (二)委员会与工作小组;

  (三)管理信息系统。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组织协调的重要性及功能,在水平专门化组织结构中的三种组织协调方法。

  第十四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学习

  第一节  规模与组织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一)小型组织的简单设计;

  (二)官僚化组织:何为官僚化组织;官僚化化组织的特征。

  (三)四种基本组织设计类型:机械化设计;有机化设计;单元化设计;混合化设计。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组织设计概念;小型组织及官僚化组织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四种基本组织设计类型。

  2、理解:各种组织设计类型的条件、办法及优劣。

  3、应用:结合实际,探计自己所在组织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  技术与组织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行为学中的技术涵义;

  (二)技术与组织设计:不同类型的组织需要不同的技术。

  (三)寻求新的组织设计理论:临时委员会结构。

  二、考核目标

  1、识记:技术涵义;技术与组织设计的关系。

  2、理解:能否从现行组织的运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  环境与组织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一)环境对组织的相互关系;

  (二)间接与直接环境;

  (三)组织与环境关系的三个指标:环境丰富度与衰退度;相互依赖度;不确定度。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环境与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指标。

  2、理解:为什么说要保持组织较高的弹性与适应性。

  第四节  战略与组织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一)战略与战略过程涵义;

  (二)战略与组织设计的关系。

  二、考核目标

  1、识记:战略与战略过程涵义;战略与组织设计的关系。

  2、理解:为何组织结构应在战略制定之后。

  第五节  组织学习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学习的涵义;

  (二)获得知识的方法;模仿;经验;通过代理人学习。

  (三)住处传递与解释。

  (四)影响组织保持力的6个因素。

  二、考核目标

  1、识记:获取知识的办法;信息的传递与解释的形式。

  2、理解:影响组织保持力的6个因素。

  第十五章  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文化涵义;

  (二)组织文化功能: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功能;组织内部的整合功能。

  (三)组织文化的多元化:次级文化与对立文化;子文化;组织文化与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文化组织。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组织文化功能

  2、理解:组织文化的多元化。

  3、应用:探计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工作质量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层次分析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1、可观察到的文化;2、共同的价值观;3、共同的假设。

  (二)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的涵义、内容及观察方法。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

  2、理解: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的涵义、内容及观察方法。

  3、应用:从身边的情况着手,分析各种现象所反映的文化层次。

  第三节  管理组织文化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文化的变革与组织战略、结构的关系

  (二)组织文化变革与组织管理者的关系

  (三)组织文化变革的具体措施。

  (四)经组织发展技术来管理组织文化。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组织文化的变革与组织战略、结构的关系;组织文化变革的具体措施。

  2、理解:组织文化变革与组织管理者的关系。

  第四节  组织发展干预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发展干预涵义;

  (二)群体与群体间的干预;

  (三)对个体的干预:灵敏度训练;角色谈判;工作再设计;生涯规划。

  二、考核目标

  1、识记:组织发展干预涵义;对个体的干预的主要方法。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教材与大纲的关系

  本书是组织行为学教材中体例较新、内容较全的一本结构紧凑而语言简练的教科书。但作为农村自学考试所用教材似乎显得略深。

  在编写《〈组织行为学〉考核大纲》时,为了使自学者能直接在教材与大纲间建立起简单明了的对应关系,故以所列教材为蓝本。但对其中有些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许多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列为理解内容,有的干脆不作考核要求;有的内容也只是要求自学者对主要的部分了解和理解。即要求对组织行为学的整体要把握;关键的内容要识记,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理解为主。

  二、学习方法指导

  由于此教材内容较多,所以对自学者在记忆方面会造成较大的困难。建议自学者在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将识记有关定义、涵义及基本内容作为主要记忆的对象,将理解有关知识体系和应用有关知识点解释和运用于实际问题作为真正掌握本学科知识的标志。

  三、基本知识准备

  本教材对行为及行为科学的理论介绍的较多,亦即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作基础;在常规的个体、群体、组织和领导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教材增加了冲突、沟通、权力、文化等内容。因此本教材作为《组织行为学》的自学教材,若能在已经学习过《管理学》与《管理心理学》(或《心理学》)的基础上自学,将更为有利。

  四、关于考核与试题的若干建议

  识记部分要求自学者对此项内容要真正做到熟记,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基本的知识点。自学者对理解部分内容不必死记硬背,但要求能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应用则是要求在有一个了解的基础上,对某些内容能联系实际。由于是自学考试,建议有关试题以记忆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为主,理解有关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的情况下解释和具体应用于实践为主。

  试题力求简明准确,避免似是而非的答案。

  试卷以测试基本知识和能力为主。

  第四部分  试卷(样)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静态个性理论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 、抑郁质四种。

  A、胆汗质   B、灵动质

  C、迟缓质

  2、像足球俱乐部、业余象棋社是哪种群体 。

  A、利益群体  B、指挥群体

  C、任务群体  D、联谊群体

  3、我们一般把谈判分为综合谈判和      两种。

  A、分类谈判  B、分配谈判

  C、利益谈判

  4、作为室内装潢师或艺术家,他在下列哪一能力中应表现得更突出      。

  A、数学能力  B、推理能力

  C、演绎能力  D、空间认知能力

  5、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的人更适宜于从事下列哪一种工作       。

  A、律师    B、投资商

  C、医疗师   D、科研人员

  6、按群体是否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任务可划分为      。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指挥群体和任务群体

  C、利益群体和联谊群体

  D、团队和任务群体

  7、我们认为老师要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这是我们对老师的     。

  A、角色期望  B、角色冲突

  C、角色模糊  D、角色知觉

  8、一个群体的典型化进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其第二阶段是     。

  A、形成期   B、震荡期

  C、规范化期  D、执行任务期

  9、下面哪一个不是个性的决定因素     。

  A、遗传    B、环境

  C、情境    D、性别

  10、冲突的过程或以分为五个阶段,其第四阶段为     。

  A、潜伏期   B、感知期

  C、行为期   D、感学期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多选少选皆不得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织领导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

  B、会计需要很好的算术能力。

  C、市场调查员需要出色的归纳、推理能力

  D、摄影师需要较强的言语能力

  2、沟通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障碍主要为     。

  A、过滤    B、选择性知觉

  C、情绪    D、语言

  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     。

  A、群体的同质性B、加入群体的难度

  C、群体的规模 D、相处的时间

  4、强化过程具有三要素,它们是     。

  A、刺激    B、反应

  C、后果    D、抑制

  5、强化具有四种主要的方法,它们是强化、     。

  A、负强化   B、弱度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罚

  6、人的行为具有自发性、因果性、     五个基本特性。

  A、目的性   B、利益性

  C、持续性   D、可塑性

  7、从获得满足的来源来分,需要可分为     两种。

  A、物质性需要 B、内在性需要

  C、精神性需要 D、外在性需要

  8、个性的决定因素有     。

  A、遗传    B、环境

  C、能力    D、情境

  9、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

  A、友情需要  B、社交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0、经典组织的基本要素是     。

  A、规程与程序 B、使命与目标群

  C、组织机构  D、相互关系

  三、判断题(20分,每题2分)(在题目后括号内打√或╳)

  1、领导与管理是同一个概念。               ( )

  2、有群体意识的人,他的行为将受到群体中其它多数人的影响。( )

  3、一个人在社会上将扮演多种角色。            ( )

  4、冲突损害组织和群体的正常运转,因而是有害的。     ( )

  5、当群体而临威胁时,群体人心分散,凝聚力小。      ( )

  6、摄影师需要较强的言语能力。              ( )

  7、小道消息有一定的准确性。               ( )

  8、在群体中,沟通的重要作之一是信息的流通。       ( )

  9、工作满意感高的群体,其工作绩效也一定会高。      ( )

  10、个性无好坏之分。                  ( )

  四、简述题(20分,每题10分)

  1、什么叫组织行为学?

  2、如何创建高效团队?

  五、议论题(30分,每题15分)

  1、根据某种激励理论,谈谈如何激发你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好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A  2.D  3.B  4.D  5.A  6.A  7.A  8.B 9.D 10.C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多选少选皆不得分)

  1.ABC  2.ABCD  3.BCD  4.ABC  5.ACD  6.ACD  7.BD  8.ABD  9.BCD  10.ABC

  三、判断题(20分,每题2分)(在题目后括号内打√或╳)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述题(20分,每题10分)

  1、什么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涵义(6分)及四个基本特征(4分)。

  2、如何创建高效团队?

  答:创建高效团队一节中九点(内容基本答到,不必一字不差)。

  五、议论题(30分,每题15分)

  1、根据某种激励理论,谈谈如何激发你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答:(1)用书上任一种激励理论作为原理(3分);

  (2)结合本单位实际(3分);

  (3)措施符合原理(5分);

  (4)有创意(4分)

  2、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好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答:(1)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概念(2分);

  (2)工作实际(2分);

  (3)分析出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2分);

  (4)关系处理得当(5分);

  (5)有创意(4分)。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2020-2030 江苏教育考试网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为江苏学历教育交流网站,最新考试动态请考生关注省教育考试院、各市自考办。

仅需10秒,快速查询适合您的拿证方式!

1、您的年龄:

2、想提升学历至:

3、提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