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考试网|江苏省教育考试网上服务平台 网站地图| Site Map

当前位置:主页 > 自学考试 > 自考大纲 >

江苏省自学考试《生产与运作管理》考试大纲

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作者:江苏教育考试网 点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高纲1716)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095 生产与运作管理

南京大学编(2018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二、课程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对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与实践重要性的认识,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从事生产与运作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深刻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性质、特点,对生产与运作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有一定认识;

  2、 掌握生产运作战略决策、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决策及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决策涉及到的原则、方法和工具。

  3、 能够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工具分析生产与运作管理案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现代工商管理学科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新思想、新理论大量涌现的一个分支,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工商管理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等课程,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对这些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名称、概念、原理、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有关概念、原理、方法和工具区别和联系。

  简单应用(Ⅲ):要求在领会的基础是哪个,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工具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问题和识记问题。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运用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范围和内容,及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作用。要求通过学习,熟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两大对象及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基本问题,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1、识记:

  (1)生产与运作活动;

  (2)运作过程;

  (3)生产运作系统。

  2、领会:

  (1)生产与运作活动过程;

  (2)生产运作管理的两大对象;

  (3)服务运作管理的特殊性;

  (4)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区别。

  第二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1、识记:

  (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

  (2)物料;

  (3)人员管理;

  (4)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集成性。

  2、领会:

  (1)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

  (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职能范围;

  (3)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决策内容;

  (4)不同决策程序之间的连接。

  第三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及企业竞争力

  1、识记:

  (1)生产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

  (2)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

  2、领会:

  (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作用;

  (2)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

  第四节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挑战

  1、识记:

  (1)网络技术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巨大挑战。

  2、领会:

  (1)新环境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挑战;

  (2)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

  (3)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

  (4)竞争方式改变带来的挑战;

  (5)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第二章 生产运作战略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生产运作战略的基本概念和生产运作战略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要求掌握生产运作战略的基本概念,理解产品战略、产品与服务竞争策略、生产运作组织方式和纵向集成。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基本概念与制定思路

  1、识记:

  (1)战略;

  (2)生产运作战略。

  2、领会:

  (1)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

  (2)制定生产运作战略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第二节 产品与服务竞争策略

  1、识记:

  (1)产品服务的基本竞争要素;

  (2)高设计质量;

  (3)稳定的质量;

  (4)快速交付;

  (5)全新产品;

  (6)准时交付;

  (7)新产品开发速度;

  (8)产品与服务柔性;

  (9)产量柔性;

  (10)范围柔性;

  (11)响应柔性。

  2、领会:

  (1)基于时间竞争的内涵;

  (2)基于柔性竞争的内涵;

  (3)竞争重点的转移和改变。

  第三节 企业资源配置策略

  1、识记:

  (1)纵向集成度;

  (2)虚拟集成;

  (3)损益平衡点。

  2、领会:

  (1)高度纵向集成策略的利弊;

  (2)降低纵向集成策略的利弊。

  3、应用:

  (1)自制-外购决策的损益平衡分析点计算:

  Fb+CbQ=Fm+CmQ

  第四节 生产运作组织方式

  1、识记:

  (1)拉动式生产;(2)推动式生产;(3)备货生产;(4)组装生产;(5) 订货生产;(6)设计生产;(7)大量生产;(8)多品种混合批量生产;(9)大规模定制生产;(10)工序;(11)纵向集成;(12)向后集成;(13)向前集成;(14)虚拟集成。

  2、领会:

  (1)制造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2)服务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3)服务运作组织方式的动态性及其变化趋势。

  第三章 产品服务的选择组合与设计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产品服务的选择与组合、产品设计流程与方法及服务设计流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产品和服务设计流程。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产品服务的选择与组合

  1、识记:

  (1)产品服务选择与组合的含义;

  (2)新产品;

  (3)全新产品;

  (4)改进新产品;

  (5)换代新产品;

  (6)本企业新产品;

  (7)产品组合策略;

  (8)产品进出策略;

  (9)早进晚出策略;

  (10)早进早出策略;

  (11)晚进晚出策略;

  (12)产品组合策略。

  2、领会:

  (1)分级加权法。

  3、应用:

  (1)损益平衡销售量计算:

  pQ=F+cQ

  Q=F/(p-c)

  第二节 产品设计流程与方法

  1、识记:

  (1)并行工程;

  (2)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3)装配设计DFA;

  (4)缺陷数分析FTA;

  (5)价值分析VA。

  2、领会:

  (1)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的基本原则;

  (2)DFE(design for environment)的含义。

  第三节 服务设计流程与方法

  1、识记:

  (1)工业化设计方法;

  (2)顾客化设计方法;

  (3)技术核分离方法。

  2、领会

  (1)完整服务产品的构成要素;

  (2)完整服务产品的设计流程;

  (3)工业化设计方法的要点;

  (4)应用技术核分离方法需要注意的两个主要问题。

  第四章 生产运作技术的选择与管理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生产运作技术的选择决策及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新技术选择与管理。通过学习,要求熟悉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生产运作技术的选择决策

  1、识记:

  (1)技术;

  (2)刚性自动化;

  (3)柔性自动化;

  (4)范围经济。

  2、领会:

  (1)技术按功能分类;

  (2)生产运作技术选择要点;

  (3)新技术评价;

  (4)技术选择与管理中注意的要点。

  第二节 制造业中的新技术选择与管理

  1、识记:

  (1)计算机辅助设计;

  (2)计算机辅助制造;

  (3)计算机辅助制造设备构成。

  2、领会:

  (1)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技术与管理的集成。

  第三节 服务业中的新技术选择与管理

  1、领会:

  (1) 服务业中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 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

  (3) 技术与管理的集成;

  (4) 新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

  第四节 互联网环境下生产运作技术的新发展

  1、领会:

  (1) 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工业变革中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 生产运作能力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生产运作能力的度量和生产运作能力计划的决策。通过学习,要求掌握生产运作能力的度量、能力计划的决策方法,理解学习效应。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识记:

  (1)生产运作能力。

  2、领会:

  (1)生产运作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节 能力计划

  1、识记:

  (1)能力利用率及表达式;

  (2)规模经济原理。

  2、领会:

  (1)能力扩大的时间与规模;

  (2)能力计划决策与其它决策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能力计划的决策方法

  1、识记:

  (1)决策树。

  2、领会:

  (1)能力计划的决策步骤。

  3、应用:

  (1)未来能力需求的估计方法。

  第四节 学习曲线

  1、识记:

  (1)学习效应;

  (2)个人学习效应;

  (3)组织学习效应。

  2、领会:

  (1)学习曲线的建立;

  (2)学习率的确定。

  第五节 服务能力计划与管理

  1、识记:

  (1)服务能力的五个要素。

  2、领会:

  (1)服务能力计划的特殊性;

  (2)增加能力弹性的途径;

  (3)主要的能力扩大途径。

  第六章 生产运作流程设计与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生产运作流程的具体设计与分析和绩效度量与改进。通过学习,要求掌握生产运作流程的基本形式,了解流程的具体设计与改进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生产运作流程设计的基本问题

  1、识记:

  (1)生产运作流程;

  (2)生产运作流程的构成要素;

  (3)生产运作流程的基本形式。

  2、领会:

  (1)流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节 生产运作流程的具体设计与分析

  1、识记:

  (1)流程的节拍;

  (2)瓶颈;

  (3)空闲时间;

  (4)生产能力;

  (5)流程时间;

  (6)作业交换时间。

  第三节 生产运作流程的绩效度量与改进

  1、识记:

  (1)流程的平均产出率;

  (2)平均流程时间;

  (3) 平均库存。

  2、领会:

  (1)流程分析改进的基本步骤;

  (2)流程图的应用;

  (3)5WIH分析法;

  (4)VA/NVA分析;

  (5)“四巧”技术。

  第四节 业务流程重构(BPR)

  1、领会:

  (1)业务流程重组基本思想;

  (2)业务流程重组的具体方法。

  第七章 工作设计与工作研究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工作设计与工作研究。通过学习,要求熟悉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和行为理论,理解工作标准的作用和作业测定方法,了解工作研究的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工作设计

  1、识记:

  (1)工作专业化;

  (2)工作扩大化;

  (3)工作职务轮换;

  (4)工作丰富化;

  (5)团队工作方式。

  2、领会:

  (1)工作设计历史的回顾;

  (2)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

  (3)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

  (4)团队工作常见方式。

  第二节 工作标准

  1、识记:

  (1)工作标准。

  2、领会:

  (1)工作标准的作用;

  (2)使用工作标准利弊分析;

  (3)工作标准与报酬制度。

  第三节 作业测定

  1、识记:

  (1)作业测定;

  (2)标准要素法;

  (3)PTS法;

  (4)样本法;

  2、领会:

  (1)时间研究的步骤;

  (2)时间研究方法的优劣分析;

  (3)使用PTS法制定工作标准的步骤;

  (4)PTS法的优劣分析;

  (5)样本法的应用步骤;

  (6)样本法的优劣分析。

  第四节 工作研究

  1、识记:

  (1)工作研究;

  (2)人机联合分析。

  2、领会:

  (1)工作研究的步骤;

  (2)流程图分析。

  第八章 设施选址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设施选址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具体的选址方法。通过学习,要求熟悉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和影响因素,理解设施选址决策的影响因素,能够运用课程中介绍的具体选址方法解决实际选址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和影响因素

  1、识记:

  (1)设施。

  2、领会:

  (1)设施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

  (2)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3)选择具体位置时的影响因素;

  (4)影响因素之间的权衡与取舍。

  第二节 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对设施选址的影响

  1、 领会:

  (1)全球运作背景下设施选址的考虑因素;

  (2)生产运作全球化趋势在中国的体现。

  第三节 单一设施选址

  1、识记:

  (1)单一设施选址;

  (2)负荷距离法;

  (3)选址度量法。

  2、领会:

  (1)单一设施选址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四节 设施网络中的新址选择

  1、领会:

  (1)两种不同的设施网络;

  (2)选择分析要点;

  (3)设施选址的几类不同方法。

  第九章 设施布置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设施布置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设施布置中的主要考虑因素以及一些布置方法。通过学习,要求理解设施布置要考虑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掌握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布置方法、混合布置的布置方法和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基本问题与基本分类

  1、识记:

  (1)设施布置;

  (2)经济活动单元。

  2、领会:

  (1)设施布置要考虑的问题;

  (2)影响企业经济活动单元构成的因素;

  (3)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

  (4)设施类型选择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第二节 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布置方法

  1、 识记:

  (1)ALDEP法;

  (2)CRAFT法。

  2、领会:

  (1)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基本方法所需经过的基本步骤;

  (2)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布置方法。

  第三节 混合布置的布置方法

  1、识记:

  (1)成组技术。

  2、领会:

  (1)一人多机的基本原理;

  (2)采用成组技术带来的好处。

  第四节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

  1、领会:

  (1)仓库布置;

  (2)办公室布置;

  (3)办公室与生产制造系统相比有许多根本不同的特点;

  (4)办公室布置主要考虑的因素;

  (5)办公室布置的基本模式。

  第十章 库存管理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库存管理策略和独立需求库存管理问题。通过学习,要求理解库存的分类及作用,熟悉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掌握基本EOQ模型及带折扣EOQ模型的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

  1、识记:

  (1)库存;

  (2)原材料库存;

  (3)在制品库存;

  (4)完成品库存;

  (5)周转库存;

  (6)安全库存;

  (7)调节库存;

  (8)在途库存;

  (9)独立需求库存;

  (10)相关需求库存。

  2、领会:

  (1)库存的作用;

  (2)库存带来的弊端。

  第二节 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

  1、识记:

  (1)平均库存值;

  (2)可供应时间;

  (3)库存周转率;

  (4)完成品库存周转率;

  (5)在制品库存周转率;

  (6)原材料库存周转率。

  2、领会:

  (1)库存的放置位置;

  (2)降低库存的基本策略;

  (3)ABC分类法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

  1、领会:

  (1)独立需求的特点;

  (2)独立需求库存的控制机制;

  (3)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

  (3)数量折扣下的EOQ模型;

  第四节 几种不同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

  1、识记:

  (1)随机补充系统;

  (2)基本库存系统;

  (3)目视系统。

  2、领会:

  (1)定量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定量控制系统中安全库存B和再订货点R的确定(正态分布下或者离散分布下);

  (3)定期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4)定期控制系统中订货间隔P和目标库存量T的确定;

  (5)Q系统与P系统的优势比较。

  第五节 单期库存控制问题

  1、识记:

  (1)单期库存控制问题;

  (2)单期库存产品的基本特征。

  2、领会:

  (1)单期库存最优订货量的计算。

  第十一章 供应链管理(略,即考核不作要求)

  第十二章 预测与计划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市场需求预测、综合计划和主生产计划。通过学习,要求理解市场需求预测、综合计划和主生产计划的概念和作用,熟悉市场需求预测中的主要决策问题及预测方法、综合计划和主生产计划制定的策略和程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市场需求预测

  1、识记:

  (1)市场需求预测;

  2、领会:

  (1)市场需求预测中的主要决策问题;

  (2)四种定性预测方法:

  A.销售人员估计法;

  B.企业高管估计法;

  C.市场调研法;

  D.德尔菲法;

  (3)两类定量预测方法:

  A.因果分析法;

  B.时序列分析法;

  (4)五种预测误差衡量指标的计算:

  A.平均预测误差;

  B.平均绝对偏差;

  C.平均平方误差;

  D.误差的标准偏差;

  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

  第二节 计划管理概论

  1、识记:

  (1)综合计划;

  (2)主生产计划;

  (3)物料需求计划;

  2、领会:

  (1)企业的不同计划及其相互关系;

  (2)不同层次计划的特点;

  (3)三种生产计划:

  A.综合计划;

  B.主生产计划;

  C.物料需求计划。

  第三节 综合计划的制订

  1、领会:

  (1)综合计划的所需信息及其来源;

  (2)综合计划的目标;

  (3)进行综合计划决策时,基本思路有:

  A稳妥应变型;

  B积极进取型;

  (4)制订综合计划的两种优化方法:

  A.图表法;

  B.线性规划法。

  第四节 主生产计划的制订

  1、领会:

  (1)主生产计划的制订程序;

  (2)主生产计划的约束条件;

  (3)制订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模型;

  (4)主生产计划制订中的技巧问题。

  第十三章 MRP,MRPⅡ与ERP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MRP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模型及MRPⅡ的逻辑流程。通过学习,要求掌握MRP的基本原理、MRPⅡ的特点及MRPⅡ的逻辑流程。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MRP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模型

  1、识记:

  (1)MRP中文称谓;

  (2)再订货点法;

  (3)物料清单;

  2、领会:

  (1)独立需求库存与相关需求库存的本质区别;

  (2)MRP的基本原理;

  (3)制订MRP所需的关键信息要素;

  (4)MRP的基本计算模型。

  第二节 MRP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1、领会:

  (1)MRP的输入信息;

  (2)MRP的生成类型;

  (3)MRP的分层处理原则;

  (4)MRP的输出结果。

  第三节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1、识记:

  (1)MRPⅡ中文称谓;

  2、领会:

  (1)闭环MRP逻辑流程图;

  (2)MRPⅡ逻辑流程图;

  (3)MRPⅡ的特点;

  (4)MRPⅡ的集成管理模式。

  第四节 从MRPⅡ到ERP

  1、识记:

  (1)ERP中文称谓;

  2、领会:

  (1)MRPⅡ系统的适用环境;

  (2)从MRPⅡ到ERP;

  (3)MRPⅡ/ERP的使用条件。

  第十四章 作业排序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作业排序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主要方法。通过学习,理解作业排序相关概念,掌握制造业中的生产作业排序方法和服务业中服务作业排序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作业排序的基本概念

  1、识记:

  (1)排序;

  (2)作业计划;

  (3)劳动力作业排序;

  (4)生产作业排序;

  (5)静态排序;

  (6)动态排序;

  2、领会:

  (1)作业排序问题的分类;

  (2)作业排序的任务。

  第二节 制造业中的生产作业排序

  1、识记:

  (1)工件流程时间;

  (2)全部完工时间;

  (3)调度方法;

  2、领会:

  (1)甘特图的基本形式;

  (2)作业排序方案的评价标准;

  (3)常用的优先调度规则;

  (4)局部优先规则;

  (5)整体优先规则;

  (6)常用的人员调度规则。

  第三节 服务业中的服务作业排序

  1、领会:

  (1)服务作业排序与生产作业排序的主要区别;

  (2)服务作业排序方法。

  第十五章 项目管理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项目管理的组织、计划及控制。通过学习,要求理解项目管理相关基本概念,掌握项目计划及控制的常见方法,会做网络图和计算网络的时间。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

  1、识记:

  (1)项目;

  (2)项目管理;

  2、领会:

  (1)项目特点;

  (2)项目管理基本特点;

  (3)项目阶段的划分;

  (4)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第二节 项目计划

  1、领会:

  (1)项目计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2)项目进度计划方法;

  (3)选择项目进度计划方法的考虑因素;

  (4)项目成本估算;

  (5)项目控制方法。

  第三节 项目管理组织

  1、识记:

  (1)项目管理组织;

  (2)矩阵组织;

  2、领会:

  (1)矩阵组织的基本原则;

  (2)矩阵组织的优劣分析。

  第四节 网络计划技术

  1、识记:

  (1)网络计划技术;

  (2)虚活动;

  (3)事项;

  (4)路线;

  (5)关键路线;

  (6)作业时间;

  (7)节点;

  (8)节点最早实现时间;

  (9)节点最迟实现时间;

  (10)活动的最早开工时间;

  (11)活动的最早完工时间;

  (12)活动的最迟开工时间;

  (13)活动的最迟完工时间;

  (14)活动总时差;

  (15)活动单时差;

  (16)关键活动;

  (17)图上计算法;

  (18)表上计算法;

  (19)直接费用;

  (20)间接费用;

  2、领会:

  (1)CPM与PERT在初期发展阶段的主要区别;

  (2)应用网络计划技术于项目进度计划,包括的三个阶段;

  (3)网络图的组成及绘制规则;

  (4)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3、应用:

  (1)学会绘制网络图;

  (2)计算作业时间;

  (3)计算节点最早实现时间;

  (4)计算节点最迟实现时间;

  (5)计算活动的最早开工时间;

  (6)计算活动的最早完工时间;

  (7)计算活动的最迟开工时间;

  (8)计算活动的最迟完工时间;

  (9)计算活动总时差;

  (10)计算活动单时差;

  (11)应重点掌握用表上计算法求活动的最早开工时间、活动最早完工时间、活动最迟开工时间、活动最迟完工时间、活动单时差、在这基础上确定关键作业和关键路线,最后确定工程的总工期。

  第十六章 质量管理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质量成本的分类及质量管理的常见方法。通过学习,要求理解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熟悉质量成本的构成,掌握常见质量管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识记:

  (1)质量;

  (2)质量的性能;

  (3)质量寿命;

  (4)质量的可靠性;

  (5)质量的安全性;

  (6)质量的经济性;

  2、领会:

  (1)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

  (2)用户对质量的评价因素;

  (3)服务质量的特殊性;

  (4)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质量成本

  1、识记:

  (1)质量成本;

  2、领会:

  (1)质量成本的构成;

  (2)质量成本的一般分析;

  (3)内部缺陷成本;

  (4)外部缺陷成本。

  第三节 质量管理方法

  1、识记:

  (1)数据分层;

  (2)因果分析图;

  (3)直方图;

  (4)散布图;

  (5)控制图;

  2、领会:

  (1)质量管理方法的类别;

  (2)常用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QC”七种工具;

  (3)PDCA循环。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

  1、识记:

  (1)全面质量管理;

  (2)QC小组;

  2、领会:

  (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2)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3)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第五节 ISO9000与6σ质量管理

  1、识记:

  (1)ISO 9000;

  (2)ISO 9001-94;

  (3)ISO 9002-94;

  (4)ISO 9003-94;

  (5)6σ的含义;

  2、领会:

  (1)ISO 9000的由来;

  (2)ISO 9000的内容构成;

  (3)ISO 9000新标准的主要特点;

  (4)6σ的实现方法;

  (5)TQM、ISO 9000以及6σ之间的关系。

  第十七章 JIT与精益生产方式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为JIT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通过学习,要求理解上述两种生产方式的产生背景、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1、识记:

  (1)生产方式;

  2、领会:

  (1)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1、识记:

  (1)生产同步化;

  (2)生产均衡化;

  (3)生产节拍;

  2、领会:

  (1)JIT的构造体系;

  (2)JIT生产方式的目标;

  (3)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方法;

  (4)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具体方法;

  (5)JIT生产方式中生产计划的特点对比;

  (6)生产同步化的实现;

  (7)弹性作业人数的实现方法——少人化;

  (8)实现JIT生产的重要工具一看板;

  (9)看板的功能;

  (10)看板的种类及用途;

  (11)看板的使用方法。

  第三节 精益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1、领会:

  (1)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

  (2)精益生产方式与大量生产方式的结果对比;

  (3)精益生产方式的重要意义。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如何使用《生产与运作管理》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考生自学迎考的依据。考生应严格按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对照相应自学教材进行自学。

  二、关于考试范围与考试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考试要求反映在自学考试大纲中的第Ⅱ部分,该部分对各章所列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点。在考核要点中提出了“识记”、“领会”与“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其中:

  识记:要求自学者熟记有关名词定义和概念。

  领会:要求自学者了解内容的基本概念、领会其基本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考生能看“懂”。

  应用:在有些章节中在自学考试大纲中还要求考生在懂的基础上还会应用本课程介绍的方法来计算或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等。

  三、关于教材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版),刘丽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附录 题型示例

  一、解释下列名词

  1、生产与运作活动。

  2、生产运作战略。

  3、生产运作流程。

  4、技术。

  5、生产运作能力。

  6、工作丰富化。

  7、负荷距离法。

  8、经济活动单元。

  9、周转库存。

  10、主生产计划。

  二、填空题

  1、企业经营具有五大基本职能:财务、技术、_____、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

  2、散布图又叫_____。

  3、ISO9001-94《_____》。

  4、 ,式中a指_____。

  5、在制造业领域或服务业领域中,有两种基本形式的作业排序:①劳动力作业排序;②_____。

  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2-5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

  1、服务业产出有如下特点 ( )

  (1)服务的先形性、不可能性。

  (2)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

  (3)不可储存性;

  (4)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

  (5)服务的经济性。

  四、简答题

  1、ISO9000与TQM的关系中一致性方面有哪些?

  2、项目阶段的划分;

  3、闭环MRP逻辑流程图。

  4、MPS的制定程序。

  5、降低库存的策略。

  五、计算题

  1、有关损益平衡分析法的应用。

  例:新建某厂,如果设计能力为年产4200台,预估售价6000元/台,总固定成本为630万元,单元产品可变成本为3000元,试用损益平衡点分析法(含图解法和方程式法)对该方案作出评价。

  解:可用图解法求该方案的损益平衡点产量。如下图所示。

江苏省自学考试《生产与运作管理》考试大纲

  由图可见,损益平衡点的产量为2100台。再用方程式法求损益平衡点的产量

  江苏省自学考试《生产与运作管理》考试大纲=2100(台)

  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由分析可知,该方案盈亏平衡点产量为满负荷时生产能力的一半,这说明该厂建成后,只要完成其生产能力的一半即可不亏损,该方案的盈利区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盈利的潜力是大的。

  2、用表上计算法计算活动的最早开工时间、活动最早完工时间、活动最迟开工时间、活动最迟完工时间、时差,确定关键作业和关键路线,确定工程的总工期。

  例:已知某项工程中各活动间的关系及活动时间如下图所示。

江苏省自学考试《生产与运作管理》考试大纲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2020-2030 江苏教育考试网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为江苏学历教育交流网站,最新考试动态请考生关注省教育考试院、各市自考办。

仅需10秒,快速查询适合您的拿证方式!

1、您的年龄:

2、想提升学历至:

3、提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