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考试网|江苏省教育考试网上服务平台 网站地图| Site Map

当前位置:主页 > 成人高考 > 教学大纲 >

河海大学成人高考《劳动法》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24年04月26日 作者:江苏教育考试网 点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课程编号: 1801C024

  二、课程名称:劳动法

  三、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

  四、开课单位:法学院

  五、先修课程:不做要求

  六、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

  《劳动法》是国家教育部规定在普通高校法学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劳动法课程包括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部分。劳动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它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劳动法对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法是与全体社会成员有着密切关系的法律,是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人们基本生活的诸多方面,其宗旨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

  《劳动法》以相关法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正确对待相关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他们将来在走入社会后能为我国的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七、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的学科。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及重要法律规范,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运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及社会保障关系,正确分析劳动法和社会保障相关案例,为将来协调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关系、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争议奠定基础。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1. 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种类。※

  2.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三、劳动法的地位及与其他部门的区别。

  四、劳动法及劳动法学的体系。

  1. 劳动法体系及劳动法学体系的概念。

  2. 劳动法体系。

  五、我国劳动法的适应范围。

  1. 劳动法对空间、时间、人的法律适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六、加强与完善劳动法制的重要意义。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变化。

  2. 劳动法制对市场经济体制有序运行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劳动法的本质和作用

  第三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

  公民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劳动者有享受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

  劳动者享有休息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原则。

  劳动者有组织工会和民主参与权利的原则。

  在劳动方面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提请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的原则。

  第二章 劳动法的历史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工法规”。

  二、19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立法”,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的健康与道德法》。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法。1922年前苏联的《苏俄劳动法典》。

  第二节 国际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 旧中国时期的劳动立法运动。历次全国劳动大会为争取劳动立法的斗争。

  二、旧中国政府颁布的主要劳动法规。

  三、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四、抗日革命根据地及解放区的劳动立法。

  五、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动立法。特别是1976年以后中国劳动立法的发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

  第三章 国际劳动立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概括了国际劳动立法的基本知识和内容。重点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情况及立法形式。了解我国与劳工组织的关系及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运用国际劳动立法知识分析我国劳动法制中的问题。

  第一节 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劳工组织产生于1919年。制定了《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及《费城宣言》。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机构。国际劳工大会、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国际劳工局。国际劳工组织的三方性原则。

  第二节 国际劳动立法形式和内容

  一、国际劳动立法形式为制定与通过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书。二者的区别是效力的不同。

  二、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关系及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 ※

  一、1983我国正式恢复了与国际劳工组织关系。

  二、中国已批准了十八个国际劳工公约(到1997年)。

  第四章 劳动法律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劳动法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要求重点掌握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所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内容。运用本章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涵义和特点。 ※

  1. 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2.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要素

  一、劳动法律关系要素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

  1.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概念。

  2.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劳动者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概念及特征。

  用人单位的权利能力及行为能力的特征。

  三、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

  1.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

  2.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

  1. 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概念。

  2.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及特征。

  第三节 劳动法律事实 ※

  一、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事实的种类。

  1. 行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2. 事件。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

  1. 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概念。

  2. 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

  第五章 劳动就业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概括了我国劳动就业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劳动就业的概念、基本原则及劳动就业法律保障的重要意义。了解劳动就业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劳动就业概述

  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及特点。

  二、劳动就业的方针。

  三、劳动就业的原则。

  1. 国家促进原则。

  2. 平等就业原则。

  3. 双方互相选择原则。

  4. 竞争就业原则。

  5. 特殊群体就业原则。

  6. 限制就业年龄原则。

  四、(略) 。

  第二节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1.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概念。

  2.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特征。

  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体制。

  第三节 劳动就业服务机构 ※

  一、境内职业介绍机构的概念及主要职责。

  二、境外职业介绍机构的概念及主要职责。

  第六章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重点内容。重点掌握两种合同的概念、特征、区别。掌握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的概念及条件。了解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及处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纠纷的程序。运用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基本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制度法制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劳动合同 ※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1. 劳动合同的概念。

  2. 劳动合同的特征。

  二、劳动合的订立。

  1. 劳动合同的订立的概念。

  2. 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

  合法原则:当事人资格合法;合同内容合法;订立程序及形式合法。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双方法律地位平等;自愿与协商一致。

  3. 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

  要约与承诺的概念。

  三、劳动合同的种类。

  四、劳动合同的内容。

  1. 劳动合同内容的概念。

  2. 劳动合同的内容。

  法定内容。商定内容。

  五、劳动合同的形式。

  其概念及形式。

  六、劳动合同的效力。

  1. 劳动合同的成立与劳动合同的生效的区别。

  2. 劳动合同的概念。

  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

  确认无效劳动合同的标准及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机构。

  劳动合同的鉴证机关及鉴证审查内容。

  七、劳动合同的履行。

  1. 劳动合同履行的概念。

  2. 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

  3. 劳动合同履行行为。

  八、劳动合同的变更。

  1. 劳动合同变更的概念。

  2. 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

  3. 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

  九、劳动合同的解除。

  1. 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

  包括法定解除与商定解除的概念。

  2. 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

  (1) 商定解除;(2) 法定解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解除条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3) 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合同的解除;(4) 劳动合同的自行解除;(5) 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6)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十、劳动合同的终止。

  1. 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

  2.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十一、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1.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2.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十二、实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集体协商

  一、集体协商的概念和特点。

  1. 集体协商的概念。

  2. 集体协商的特点。

  二、集体协商应遵守的原则。

  第三节 集体合同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

  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三、签订集体合同的原则及程序。

  四、集体合同的主要内容。

  五、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六、实行集体协商及集体合同法律制度的意义。

  第七章 工 资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的介绍了工资法的主要内容。应重点掌握工资法的基本概念、工资的原则。了解工资法的主要规定。

  第一节 工资概述

  一、工资的概念。

  二、工资立法的原则。

  第二节 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

  一、工资总量宏观调控的含义和必要性。

  二、工资总额的构成。

  三、对工资总额的宏观管理与监督。

  第三节 最低工资制度 ※

  一、最低工资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发布。

  三、最低工资的给付。

  第四节 几种主要的工资制度

  一、工资等级及制度。

  二、结构工资制度。

  三、效益工资制度。

  第五节 工资形式 ※

  一、工资形式的概念。

  二、计时工资。

  三、计件工资。

  四、奖金。

  五、津贴。

  第六节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

  一、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的概念。

  二、特殊情况下工资的种类及支付规定。

  第七节 工资保障

  一、工资保障的概念及意义。

  二、工资支付办法。

  三、工资保障措施。

  四、工资保障的监督。

  第八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具体论述了工时休假法律的主要内容。应重点掌握工时休假中的各种基本概念。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规定的工时休假的主要内容。运用基本知识认识工时休假立法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概念 ※

  一、工作时间的概念。

  二、休息休假的概念。

  第二节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种类

  一、工作日的种类。

  标准工作日、缩短工作日、延长工作日、不定时工作日的概念。

  二、休息休假的种类。 ※

  一个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公休假日、法定节日、探亲假、年休假的概念及主要规定。

  第三节 加班加点 ※

  一、加班加点的概念。

  二、法律上限制加班加点的意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 ※

  1. 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

  2. 特殊情况下不受限制的规定。

  3. 延长工作时间的经济补偿。

  4. 违反工时法的责任。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劳动安全与卫生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法律制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了解劳动安全与卫生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运用本章的基本知识,认识加强劳动安全与卫生法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的概述 ※

  第二节 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

  一、安全技术规程。

  1. 安全技术规程的概念。

  2. 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建筑物通道安全;机器设备安全;电器设备安全;动力锅炉和气瓶安全;建筑工程安全;矿山安全。

  二、劳动卫生规程。

  1. 劳动卫生规程的概念。

  2. 劳动卫生规程的主要内容。 ※

  防止粉尘危害;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危害;防止噪音和强光;防暑降温和防寒;通风照明;个人防护用品;职工健康管理。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一、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概念。

  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安全生产教育考核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劳动保护监察制度;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第十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概括了女职工与未成年工在劳动方面特殊保护的法律制度。应重点掌握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概念及重要意义。了解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规定。

  第一节 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概述

  第二节 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内容 ※

  一、女职工特殊保护的概念。

  二、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规定。

  1.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特殊保护。

  2.女职工在生理机能变化过程中的保护。

  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

  3.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的规定。

  三、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内容 ※

  一、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概念。

  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规定。

  1.最低就业年龄的规定。

  2.未成年工在劳动过程中的保护。

  三、对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重要意义。

  第十一章 职业培训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介绍了职业培训的各项法律制度应重点掌握职业培训的概念、原则、分类。了解职业培训的主要规定。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职业培训在市场经济就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职业培训概述

  一、职业培训的概念及原则。

  1. 职业培训的概念。

  2. 职业培训的原则。

  二、职业培训的分类。

  第二节 就业前培训 ※

  一、学徒培训。

  二、就业训练中心。

  三、学校培训。

  第三节 在职培训

  第四节 职业技能鉴定 ※

  一、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

  二、技术标准法律制度各项规定。

  三、技术考核法律制度各项规定。

  四、技术证书法律制度各项规定。

  五、职业培训对市场经济下劳动就业的意义。

  第十二章 社会保险

  [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保险是劳动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点掌握社会保险中的各种概念的含义、特点;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区别。了解各项社会保险的现行法律规定。运用社会保险的基本知识,分析社会保险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及社会保险的改革方向。

  第一节 社会保险概述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 ※

  二、社会保险的特点。

  三、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商业保险的区别。

  四、社会保险的原则。

  1. 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原则。

  2. 有利于经济发展原则。

  3. 社会化、统一化原则。

  第二节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 ※

  一、社会保险体制。

  二、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依据。

  三、计算社会保险待遇的依据。

  四、社会保险项目及保险待遇。

  1. 劳动风险分类。

  2. 保险项目及支付标准。

  (1)负伤和疾病保险。因公负伤及职业病保险;非因公负伤及职业病保险;非因公负伤和普通疾病保险;(2)残废保险。因工残废保险;(3)死亡保险。因工死亡保险;非因工死亡保险;(4)生育保险。(5)养老保险。(6)失业保险。

  第三节 职工福利和救济

  一、职工福利、救济的概念及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

  二、职工福利的性质和特征。

  三、职工福利、救济制度的内容构成。 ※

  四、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重要意义。

  第十三章 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对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作了系统的论述。是劳动者应履行义务的内容。应重点掌握劳动纪律的概念、特点,加强劳动纪律的重要意义。了解现行职工奖励与惩罚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概述

  一、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的概念。

  二、我国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的特点。

  三、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四、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作用。

  第二节 巩固劳动纪律和培养职业道德 ※

  一、巩固劳动纪律的方针。

  二、奖励制度。

  三、惩罚制度。

  四、职业道德的树立和培养。

  五、加强劳动纪律及职工奖惩制度法制化的重要意义。

  第十四章 工会和职工民主参与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概述了工会的法律保障和职工民主参与的主要内容。应重点掌握工会的性质、法律地位、工会的权利与义务。了解职工民主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外商投资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工会 ※

  一、工会的性质。

  工会具有阶级性、群众性、社会性。

  二、工会的权利和职责。 ※

  1. 工会的权利。

  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权;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参与权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权利;代表职工参加集体协商及签订集体合同权利。

  2. 工会的职责。

  第二节 职工民主管理

  一、职工民主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节 外商投资企业职工的民主参与

  一、外商投资企业职工民主参与的内涵、特征和意义。

  二、外商投资企业职工民主参与的性质。

  三、外商投资企业职工民主参与的形式。

  第十五章 劳动争议的处理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劳动法中的程序法部分。该章内容占有重要地位。应重点掌握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范围、处理争议的机构及程序。了解处理劳动争议的各项制度。运用基本知识和现行规定,分析及时处理劳动争议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性。

  第一节 劳动争议概述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

  二、(略)。

  三、劳动争议的分类。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关于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的规定。

  五、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

  及时处理原则;依法处理原则;公正处理原则;三方性原则。

  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及处理形式

  一、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

  1.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组成。

  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设立及组成。

  二、(略)。

  第三节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和有关制度

  一、争议处理程序。

  1. 调解程序。

  2. 仲裁程序。

  3. 司法程序。

  二、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制度。

  1. 管辖制度、地域管辖、移送管辖。

  2. 回避制度。

  3. 时效制度。

  4. 送达制度。

  5. 仲裁监督制度。

  三、及时处理劳动纠纷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意义。

  第十六章 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概括介绍了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法律制度。应重点掌握对执行劳动法监督检查的机构及其职权。了解目前的现行规定。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的意义。

  第一节 监督检查执行劳动法的意义

  第二节 监督检查执行劳动法的机构和职权 ※

  一、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其他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工会及其他群众团体的监督检查。

  四、加强对劳动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的重要意义。

  第十七章 法律责任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对违反劳动法的责任进行系统的论述。应重点掌握违反劳动法责任的概念、责任种类。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他相关法规有关责任的规定。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加强责任立法的重要性及对案例的分析。

  一、违反劳动法的责任的概念。

  二、违反劳动法的责任分类。

  1.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的概况;行政责任的主要规定。

  2. 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的概念;经济责任的主要规定。

  3. 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主要规定。

  三、加强违反劳动法的责任立法的重要意义。

  (以上打※的为需要掌握的内容)

  八、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1. 关怀主编:《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二)参考书目

  1. 杨燕绥主编《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2. 王昌硕主编:《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3. 黎建飞编著:《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九、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为闭卷。

  2. 鼓励教师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在闭卷的基础之上,增加课程论文、主题讨论。

  十、教学大纲说明

  1. 本课程虽名称为劳动法,而内容实际包含劳动法的内容和社会保障法的内容。

  2. 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近几年发展很快,特别是国务院颁布了若干行政法规,大家学习时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变动情况,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关注立法的变化。

  十一、本课程的教学环节

章 节 内 容 课时
导 论 导 论 4
第一章 概 述 6
第二章 促进就业制度 4
第三章 劳动合同制度 6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4
第五章 工资制度 3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3
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 4
第八章 职业培训制度 4
第九章 社会保险制度 6
第十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4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2020-2030 江苏教育考试网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为江苏学历教育交流网站,最新考试动态请考生关注省教育考试院、各市自考办。

仅需10秒,快速查询适合您的拿证方式!

1、您的年龄:

2、想提升学历至:

3、提升原因: